近日,《21世纪经济报道》与国内高校首家老龄研究实体智库——复旦大学老龄研究院联合发布《“中国式”养老发展趋势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该报告立足于中国社会的历史文化积淀、老龄化进程、地区发展情况以及治理体系,探讨老龄化进程中,“中国式”特点、困境、挑战与机遇。
目前,全球社会步入老龄化已不可逆转,中国已经成为了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根据全国老龄办预测,到了2033年,中国的老年人口将突破4亿,占总人口的1/4;2053年达到峰值4.87亿,占比超过总人口的1/3。
当养老成为社会中每个个体都必须直面的问题,除了要对我国老龄化进程有所了解,还要认识到“中国式”老龄化的特殊性。
整体而言,我国老龄化进程具有诸多“中国式”特点——
一是“未富先老”、“未备先老”问题严重,经济发展水平仍相对落后,社会保障制度和公共服务政策尚不完备;二是老年人群体异质性强、需求层次多样;三是区域和城乡差异大,农村养老挑战严峻;四是具有体制和基层组织优势,多元责任主体发挥合力。
在这样的老龄化特点下,“中国式”养老面临的挑战是直观复杂的,但也存在着一些机遇。
机遇一、宏观政策大力支持,制度优势明显
当前,老龄问题被视为关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关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战略性、全局性问题。“中国式”养老的发展将会长期持续处于一个较为有利的宏观政策环境中。
得益于我国在养老方面的政策支持,我国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的数量已经从2010年的4万个增加到了2021年的35.8万个。
机遇二、老年财富积累增多,需求与消费潜力同增
数据显示,我国城乡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断增长,约71%的老龄化群体家庭收入超过5000元,这意味着后续步入老龄阶段的老年人群体拥有更好的财富积累。日益庞大的老年人口规模为“中国式”养老服务创造巨大的需求窗口,而持续增长的财富积累使得未来的老年人有更强的经济实力支付购买自身所需的养老服务。
因此,若能制定并完善相关政策以打消老年人消费顾虑,有效培育老年人口消费需求,就能及时把握机遇,充分挖掘未来老年人的消费潜力,促进“中国式”养老的蓬勃发展。
机遇三、多维健康成为关注焦点,情绪价值亟待填补
根据报告显示,出生于上世纪50年代的“新老年”群体,以及开始进入老年阶段的“60后”,青壮年时期恰逢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的时代,他们的健康状况更好、受教育程度更高、社会保障待遇更优,因此在养老方面的需求不只局限于身体健康,还注重自我价值的塑造和精神文化方面的满足。
为了能够为现代的老年群体提供更人性化的养老服务,以此满足他们多样化、多层次的需求,平安臻颐年首推“七维健康”理念,关注“身体、认知、情绪、社交、经济、职业、精神”七大健康板块。在独创的“尊贵生活、尊享服务、尊严照护”三尊价值服务体系中,为长者准备了覆盖多种社交生活场景的功能空间与私享体验活动,以此满足长者在身体和精神多方面的需求。
机遇四、养老产业融合发展,多元建设新矩阵
《报告》对养老市场中的基础设施、服务机构进行深度调研发现,当前,金融、医疗、地产等跨领域在养老市场的合作已十分常见,多元主体积极参与、有机融合。
以综合金融集团中国平安为例,近年来,中国平安已推出中国版"管理式医疗模式",代表支付方,整合与医疗、健康管理、养老服务相关的市场供应方,积累平台整合优势,形成了“金融保障+健康管理+品质养老”一体化的新型模式,具有一定的独特性与创新性。
平安的养老服务模式具有三大特征——
1、基于金融产品
积极布局“金融+养老”和“金融+健康”创新
在养老资金端,平安推出个人养老金、养老年金、税延养老险、商业养老险、长期护理保险等多种金融产品,平安银行、平安人寿、平安养老险和平安基金积极参与着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的布局汇总。
2、基于集团金融、医疗、科技的整合优势
搭建全生命周期的养老服务体系
中国平安已经打造出“保险+健康管理”、“保险+居家养老”、 “保险+高端康养”的三位一体服务模式,其中居家养老方面已经覆盖40余城,高端康养方面已陆续在深圳蛇口、广州荔湾、上海静安等一线城市落地颐年城项目,并针对新一线城市如佛山等推出"逸享城"项目。
3、精准定位养老需求
提供专属定制化服务
在日式精微照护和美式GEMS认知症照护理念创新融合下,臻颐年搭建整合式的护理服务体系,匠心打造涵盖自理、半自理、专业照护的养老全周期照护服务,更全面地评估长者认知情况及身体状态。同时,携手荷兰国际管家学院,引入卓越管家服务。臻颐年专属管家7*24小时相伴而行,为长者提供出行礼遇、财富管理与日常生活的定制服务。不论是健康管理、高品质康养社区还是居家养老服务,平安始终致力于提升用户体验,为广大老年群体提供高品质的养老解决方案。
此外,臻颐年充分利用平安集团的医疗资源优势,形成医疗、康养、保险的服务闭环,为长者营建体系更完善的理想康养生活。
当前,我国的养老服务发展阶段已由建立初期的“强机构”模式发展至当下的“高质量”模式。养老服务体系的基本框架逐步明确,政策法规建设不断推进,养老服务多元化投入格局日趋形成,覆盖范围逐步扩大,能力建设不断增强。同时,我国养老服务政策制定也从注重家庭和个人责任转变到多元主体责任并重,从强调单一政策发展到注重综合政策体系构建,从侧重宏观改革到讲求精细发展,这些都体现了我国的养老服务体系会逐步迈向高质量发展。
而在这样的社会背景和行业进程中,中国平安的养老服务模式,尤其是平安臻颐年的康养社区部分,与《报告》中的“高质量”模式高度契合,这不仅对于中国养老服务体系也会有所帮助,也说明了臻颐年的康养服务体系在未来值得信赖与期待。
*部分内容节选自《“中国式”养老发展趋势报告》,报告由《21世纪经济报道》与复旦大学老龄研究院联合发布